台灣支付寶儲值711 如果问上海最大的地产公司是谁,那肯定是绿地无疑了。 2021年度,绿地集团以661亿美元的收入,排名《财富》世界500强的142位。 恒大集团以735亿美元排名第122位。 碧桂园以671亿美元排名第139位。 万科以607亿美元排名160位。 绿地集团为我国地产行业第4位。 绿地在2022年的《财富》全球500家公司中,以845亿美元的营收名列125名。 一跃成为房地产业之首。 但这两年,房地产公司的规模越来越大,发展的速度也越来越快。 毕竟,无论是速度还是规模,都是靠着杠杆的。 去年年底,翼哥就有一种直觉,那就是绿地要出事了。 翼哥居住的这片区域是绿地开发的,因为一些车位没有出售,所以开发商进行了一次大的宣传。 本来二十万的车位,现在是五折。 但这并不是五折,而是一种“回扣”。 你可以先付二十万,买个车位十万,再用十万买绿地的金融产品,十年后还钱。 我查询过这个金融产品的公司,诉讼不断。 这也是翼哥没有购买的原因。 当然,最重要的是,我现在有了一个车位,如果我要买的话,就没有产权证书了。 另外,翼哥家附近还有两个商业区,是和房子一起开发的,但是三年过去了,房子还没有完工。 这两件事,让我觉得,绿地集团的资金链,应该是出现了一些问题。 一、万亿绿地爆雷 2021年度,绿地集团: 营收5448亿元,同比增长19.45%。 净利润94.43亿元,同比下降55.32%。 虽然营收增加了20%,但是净利润却没有去年那么好,从200亿元下降到了100亿元以下。 也许此时的绿地,已经陷入了困境。 截至2021年底,绿地集团: 总资产:1.469万亿元 总债务:1.305万亿元 资产负债率:88.84% 1.3万亿元的债务,近90%的资产负债率,绿地集团的债务已经非常之高了。 2022年5月23日,标普将绿地控股多个信用评级下调,所有评级都被列入负面影响信用观察名单。 标普认为: 绿地控股集团的资金来源十分有限,因此它将会非常依赖房地产销售、资产处置和在岸的银行重新融资来偿还其到期的短期负债。标普预测,在接下来的12个月里,绿地公司的销售会继续下滑。 如果资产的处理和国内融资的延误,将会对它们的流动性产生更大的影响。 绿地集团在接下来的12个月里,流动资金仍然会受到很大的影响。 5月27日,绿地集团宣布: 提出了几项修改,并启动了关于“GRNLGR6.7506/25/22”的同意征文。 该条款涵盖了延长到期日、加入发行人在到期日之前赎回所有或部分债券的赎回权、先行支付10%的到期日尚未偿付的款项,其余在2023年6月25日之前支付。 这意味着,在2022年六月二十五日到期、息票率为6.75%的五亿美元的债券,将会迎来一场灾难。 难道最强国资系,上海国企也扛不住了? 二、绿地是国企还是民营? 严格意义上讲,不能将绿地全部归为国有企业。 而是一家混合所有制的公司。 绿地集团的前身是上海绿地公司,是上海市农业委员会和国家建设委员会共同出资成立的,以房地产开发为主。 1997年,职工持股会在股份制改革后,开始持有股份。 这时,员工持股比例每年都在增长。 截至2011年,员工持股比例已增至46%。 绿地集团是上海市国资委在2013年进行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试点,由上海市国资委牵头开展。 公司不但引入了战略投资者,而且还出资组建了上海格林兰投资公司职工持股会。 上海格林兰集团的管理层,包括张玉良在内,目前持有29.09%的股份。 上海地产,中星集团,上海城投,上海国资委拥有19.99%的股权,7.7%的股权,20.76%的股权。 2015年8月,绿地集团借壳金丰控股正式登陆A股,由张玉良出任董事长。 直至2021年底,持股比例如下。 这意味着,绿地控股的大股东是格林兰投资公司的管理层。 但上海国有企业上海地产和上海城投持有的股份总数为46.37%,分别持有25.82%和20.55%。 说绿地集团是民营企业也不为过,毕竟格林兰集团是一家公司的高层。 说绿地是国有企业,其实也是两家公司的控股公司。 简而言之,目前的绿地集团没有实际的控制权。 三、国资股东火线援助 尽管目前的绿地集团并无实质控制权,但二、三大股东依然是上海国有企业。 在一项6月25日到期的美元债务展期之后,绿地集团于8月8日将15亿元贷款给了上海地产和上海城投,这两家公司都没有上市,以6%的利息来偿还8月10的债务。 9月28日,绿地集团宣布: 为维持流动性的合理充足率,为保障交付、稳定民生等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,并推动企业转型升级,绿地集团又以每年6%的年息,向上海地产股东贷款14.50亿元。 在这关键时刻,国企股东的流动性支持,可以起到缓解危机,稳定军心的作用。 四、绿地自救 与其他地产公司比较,绿地的主营业务是房地产和基本建设。 2021年,公司营业收入5443亿元,包括: 房地产合同销售总额2902亿元,转出2050亿元; 基础设施行业实现收入3114亿元。 其他板块包括金融,酒店,旅游,康养,科创等。 上海的疫情对上海的环保行业造成了巨大冲击。 近年来,绿地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迅速发展,也使其债务负担加重。 到2021年末,该公司已有2406亿元的债务。 而在融资成本方面,绿地的融资成本呈持续上升趋势,2017年至2021年,其融资成本为5.19%,5.40%,5.60%,5.64%,5.70%。 截止到2004年9月末,该公司的应收账款已达到345亿元。 加上今年6月、9月、11月、12月的海外债务,以及2023年及2024年的12亿和9亿美金的债务,绿地的债务负担尤为沉重。 由于地产和基建都属于重资产项目,变现速度较慢,在面对债务危机的情况下,绿地开始了自救: 一是卖资产:计划处置2000亿资产。 目前,该公司正在筹划在3年内售出2000亿元的资产,即每年500亿至700亿元,其中包括商业、办公楼、酒店等。 今年第一季度,一共有55个项目被售出,总计132亿。 二是去库存:加紧销售新房。 房地产业方面,2022年1-9月,绿地实现合同销售面积932.2万平方米,比去年同期减少48.7%;实现合同销售金额989.05亿元,比去年同期减少57.0%。 而在基建领域,我们要做的,就是清理债务,让存量资产重新焕发生机,同时,也要稳定资金,扩大融资。 三是不拿地。 2022年以来,绿地没有拿一块地,这在房地产企业也是非常罕见的。 这也说明了绿地当下之难。 四是抵押股权。 为了筹集资金,上海格林兰公司将94.56%的股份抵押给了银行。 五、绿地再度爆雷 经过股东的救助和积极的自我救助,绿地集团的困境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,但是依然面临着严重的债务危机。 1-10月份,绿地实现销售额1090亿元,同比减少56.6%。 经营上仍面临着巨大压力。 2022年1-9月份,绿地集团: 营收3057.77亿元,同比减少28.35%; 净利润69.48亿元,同比减少37.77%。 自2022年以来,绿地的账面资金持续下降,到9月底,已比2021年减少了200多亿的资金。 随着销量的不断下降,以及资金周转不畅,绿地的债务又一次爆发了。 10月31日晚间,绿地宣布: 拟对旗下9只美元债、总规模33亿美元,就展期事项发起同意,其中2023年6月到期的6.65%美元债展期一年,其余债券均展期两年,展期期间票息不变。 正式官宣:债券再度爆雷! 此次同意征求将在11月22日出结果。 结果如何,我们将拭目以待! ![]() |
1
![]() 鲜花 |
1
![]() 握手 |
![]() 雷人 |
![]() 路过 |
![]() 鸡蛋 |
业界动态|克东便民网
2025-05-04
2025-05-03
2025-05-04
2025-05-04
2025-05-04
请发表评论